彩票走势图

彩票走势图» 所风所貌» 烟草文化

吸烟在中国的流行与普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0-10-25 点击: 次

(一)吸烟流行的社会背景


清代前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客观上为烟草生产发展和吸烟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说,烟草广泛流传和迅速普及,还同下述情况有关。 1、 烟草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早期的吸烟宣传,十分强调甚至夸大了烟草的药用功能,这对烟草的传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最早提及烟草的有关医书,多记载它可“辟瘴“、“祛寒”,甚至有“疗百疾”之功。 2、 烟草为馈赠和待客之物。烟草又有“烟酒”和“干酒”之称,从上层社会到民间,与茶、酒为待客之物。《食物本草会纂》又云: 普天之下,好饮烟者无分贵贱,无分男妇,用以代敬代酒,刻不能少,终身不厌…… 3、 吸烟者宣传吸烟情趣。烟草传入之初,在文人学士、达官贵绅中吸烟被认为是一种雅好,吸烟的情趣往往被着力渲染,以烟为题的文章、诗词之类在文苑中彼处皆是。蔡家琬《烟谱》提到,有人认为“士不吸烟饮酒,其人必无风味。”正是追逐这种绅士风味,使不少人对烟草由“索而赏试”到“顷必必需”,甚至达到“如感狐媚,如蛊妖色”的地步。 4、 吸烟成为一部分人的生理需要。随着吸烟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吸烟成瘾,嗜烟如命。何其伟《爱筠索咏烟筒》诗云:“亦知无甚味,只是苦相思。”吸烟者虽然比较普遍地存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但毕竟同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人嗜烟甚于饭。


(二)妇女吸烟


清代妇女吸烟相当普遍,这使吸烟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吸烟之盛,访于城市,而已沿及乡村;始于男子,既而渐流闺阁。阮葵生《茶余客话》云: (烟草)初出吕宋,明季始入中土,近日无人不用,虽闺稚女,银管锦囊与镜奁牙心并陈矣。 江南妇女吸烟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金学诗《无所用心斋琐语》描述苏州一带官绅之家娇柔女子吸烟之状云: 苏城风俗,妇女每耽安逸,缙绅之家尤甚。日高,春犹有酣,寝未起者,簪花理发,举动需人,妆毕向午,如出闺房,吸烟草数筒…… 《广西通志》描述苗族妇女喜吸烟,每以烟筒插髻。《秋平新语》记载静海吕氏之妻作戏咏长烟袋诗,铙有风趣。诗云: 这个长烟袋,妆台放不开 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 《广新闻》云:闺阁中亦手执烟袋,呼吸无忌。一士人作诗咏之曰: 宝奁数得买花钱,象管雕锼佑十千; 近日高唐增妾梦,为云为雨复为烟。 乌丝袅袅细于绵,点点微樱红欲然; 差拟海棠初雨后,凝脂和粉泣朝烟。


(三)鼻烟的传入与流行


鼻烟,是将烟叶研成末,杂以芳香类物质配制而成,其用法是不用点燃而直接吸入鼻中。所以,古人用烟有“口受”与“鼻受”之说。 闻鼻烟的习惯也是从美洲印第安人开始的。1503年随同哥伦布鞋第二次探险的西班牙修道士帕尼(Romon Pane)发现印第安人用一根细管吸闻烟末,这就是后来的鼻烟。 鼻烟,中文名早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土拿乎、士那、西腊、士那富等,绵西语译音。不过烟草传入中国,是先有吸用的烟草还是先有鼻烟,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从史籍记载来看,吸用烟草首先传入的可能性较大。 鼻烟传入中国的路线应该说是广州而北上。清末人张义澍《士那补释》云:“鼻烟产海外,自意大利亚(今意大利)、博尔噶尔(今葡萄牙)入贡始献天府。”鼻烟似因自欧洲的传教士和使节献方物而后有之。当然,也不排除商人将鼻烟带到中国。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五)载: 烟草今在处有之。又有鼻烟,制烟为末,研极细,色红,入鼻孔中气倍辛辣。贮以秘色磁器及玻璃水玉瓶盒中,价换轻重与银相等,来自西城市舶,今粤中造之,足以馈远。 陆耀《烟谱》云: 别有所谓鼻烟者,悄叶为末,杂以花圳,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远,以为重礼。置小瓶中,以匙取之入鼻则嚏辄随之,服久相习可不嚏。有工色者,玫瑰露所和也;也有绿色者,葡萄露所和也;也有白色者,梅花露所和也。所贮之瓶备极工巧,多用玛瑙、玻璃、玳惠或洋磁金银为之。 据史籍记载,鼻烟有明目、清心、避疫之功,吸闻鼻烟可以防病治病。 张义澍《士那补释》云,闻鼻烟可以“通百脉,达九窍,调中极,逐秽恶,辟瘴疫,愈头风。”又云鼻烟价值“轻重与银相等”。 鼻烟品通常分为四等,曰膻,曰酸,曰 、曰豆。 鼻烟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品第的划分注重色、香、味具全。旧说以深绿色者为上,鸭头绿次之。然鼻烟又以数十年陈久者为佳品,故我年陈化后多呈深紫近墨色或微黄色。资料记载还有一种鼻烟,亦称佳品,甚为罕见,市侩奇货居之不能得。 鼻烟在长期的制造和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名品和牌号,如天宝素罐、怡和素罐、十三太保、大金花、小金花、红枝头、黑枝头、美人肩等,不胜枚举。如十三太保,来自广东专营鼻烟之洋行,鼻烟壶箱里陈列着13个不同造形的鼻烟壶,中间一个为八角形,四隅各一个三解形,其间为四个长方形和四个四角形。这种鼻烟壶箱,大者高1尺多,小者也有7寸,有的售价极昂,被视为稀世之宝。 最初,闻鼻烟被视为一种雅好,在上层社会乃宫廷内较为流行。宫廷内接受外国进贡鼻烟和鼻烟壶以及上层人物间互相馈赠的现象是很多的。 康熙中叶以后,吸闻鼻烟的习惯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沈豫《秋阴杂记》云: 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壶。 直到民国初年,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之外,鼻烟才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了出来,但鼻烟壶艺术则历久不衰。


清朝关于禁烟的态度及其政策,曾对吸烟和种烟产生过某种抑制作用,但从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来看,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后来,政府关于禁烟立场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纵容了吸烟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尽管吸烟和反吸烟的对立和斗争从未间断,实际结果是禁者自禁,吸者自吸,烟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嗜好品。